时间:2010-10-31 09:45 来源:渤海潮评论 作者:张渤宁 查看:次
总投资5.3亿元、年发电约3.5亿千瓦时的黄陂汉口北垃圾焚烧发电厂下月将点火运行。据悉,武汉市正在建设中的垃圾焚烧发电厂还有三座,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后,垃圾焚烧发电“消化”范围将覆盖所有中心城区(10月28日《楚天都市报》)。
垃圾发电了!发电量不错,也没什么“二口恶英”等有毒物质的排放!变废为宝,变害为宝,这是令人欣喜的。那么,是不是从今以后垃圾可以“岔倒制造”、“岔倒丢”,而不必“管得太严、太宽”,不必有太多顾虑,甚至丢得越多“贡献”越大呢?
2008年6月1日,我国正式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,这被称为“限塑令”。时隔两年多,现实的执行和遵守情况不尽如人意:集贸市场上,劣质免费的一次性塑料袋仍然在大量使用,一些商品的过度包装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;而市民“限塑”的新鲜劲头已经过去,“限塑”的意识和自觉性在慢慢淡化。
根据武汉市环境卫生科学研究院最新调查报告显示,10年来该市垃圾量以4%的速度增长,现在每天产生的垃圾近6200吨,其中,塑料、餐厨、包装物、纤维类等增多2至4成。垃圾中这类有机成分含量增多虽然有利于燃烧,但大量增加的塑料袋却给环保处理带来很大麻烦;而且,在焚烧中,涉及的相关指标控制也有很高难度,成本很大。因此,尽量在垃圾产生源头环节做到减少“有机垃圾”仍然至关重要——限塑,仍然意义重大,任重道远。
假如“垃圾发电”这个积极、乐观的信息没有被正确理解,而只是给执法者和市民带来了“人定胜塑”的误读,那将是极其可怕的:刚刚有所控制的“白色污染”将再次卷土重来,并掀起“被纵容而蔓延”和“过度使用”的新高潮!(张渤宁)
责任编辑:张渤宁